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信息化>>BIM>>

“BIM利器,提升项目管理水平”——BIM技术在路发广场项目中的应用实践(2)



  支撑体系中的钢格构柱,存在与主体结构梁碰撞的情况,一旦数量过多,会影响结构梁的施工。通过建立支撑模型与并地下结构主体模型的碰撞检查,可以预知有哪些钢格构柱与结构梁碰撞?具体位置在哪?有助于施工前提前预知并定制处理方案。
 
 一区的钢格构柱与主体梁的碰撞

 
  1.3墙体预留洞口定位

  本工程的设计,是典型的中西结合,建筑由国外设计师设计,结构与机电部分由国内设计师设计,设计上的协同存在较大问题。如地下空间机电错综复杂,管线与混凝土墙体的交错多而密集,通过传统的二维图纸审图,很难发现全部的可能遗漏的预留洞口。而通过BIM技术,整合机电管线模型和结构模型,智能判断预留洞的位置,通过详细的报告,让施工人员提前预知预留洞位置,防止事后凿洞,破坏结构。在项目一区地下施工前,通过BIM Works系统,共计检查出103个预留洞口,其中有23个是图纸上未标注遗漏的预留洞口。即时图纸上有标注,再通过三维模型的提示,可以让技术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预留洞口的详细位置。

  
预留洞口整体模型图

  预留洞口详细节点报告

  1.4高大支模区域位置定位

  高大支模的区域,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施工方案,需要通过专项审核。在工程体量大,图纸错综复杂的情况,按照一定条件要快速查找到高大支模的区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通过BIM技术,可以很快查找并且定位到有需要高大支模的位置,而且通过立面的三维显示让施工的人员更加形象直观的知道具体轴线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工况。
 
  瞬间为我们定位到需要的构建轴线上

  1.5下料优化管控

  现场的钢筋下料的有效管理,对材料采购、成本管理、施工进度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如果下料班组的下料数据有误,势必会影响到施工。通过BIM模型,施工前分析出钢筋下料数据,对班组的钢筋料单进行复核,防止出现浪费钢筋、翻错钢筋的情况。项目上现场钢翻的准确度进而不断提升,现在精度已经控制到0.1%的误差以内。
  部分用于审核的钢筋料单
 
  二、 质量安全管理

  2.1 图纸问题发现

  传统的图纸会审方式是基于二维平面蓝图,可以发现大量图纸问题,但有些涉及到空间位置关系,详细节点等问题时,传统方式的优势表现的就不够明显了。而创建BIM模型的过程,就是设计图纸问题发现的过程。通过J建模,可以发现大量图纸问题,及时反馈设计部门,将问题消灭在设计阶段。本项目仅在地下一区建模过程中,就发现了160多个图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