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信息化>>IT精英>>

广联达贾晓平:4MC支撑智慧建筑的发展

   “建筑要为人服务,而不是人去适应建筑。基于建设行业信息化的特征,我们总结了4MC的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我们提出了智慧建造与智慧运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PM(项目管理)/FM(设施管理)为核心,以BIM为支撑,以DM为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智慧建造的过程,支撑建筑的智慧运行,使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智慧建筑。”

  【本网讯】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总裁贾晓平,在【2014广联达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上进行了题为《建筑的未来,智慧的发展》主题演讲。从智慧建筑的以人为本、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支撑智慧建造与智慧运维,以及广联达能在智慧建造与智慧运维中做些什么三个方面进行了内容分享。贾晓平说:“建筑要为人服务,而不是人去适应建筑。基于建筑行业信息化的特征,广联达总结出4MC的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我们提出了智慧建造和智慧运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PM(项目管理)/FM(设施管理)为核心,以BIM为支撑,以DM为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智慧建造的过程,支撑建筑的智慧运行,使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智慧建筑。”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贾晓平

  智慧建筑 “以人为本”

  国家把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提出了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发展的理论,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将成为促进我国建筑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筑产业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必须改变,新型城镇化呼唤绿色、智能和宜居的建筑产品,生产这样的产品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的走智慧建造之路,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有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

  2014年是快马加鞭的一年,也是创新颠覆的一年。在信息技术大潮迅猛冲击和影响传统产业的形势下,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与相对落后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资源消耗大、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近期被媒体号称为“末日空气”的北京雾霾,进一步引发我们针对建筑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以及建筑如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思考。可以说传统的建造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美丽中国”的要求。从需求层面来讲,建筑是要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去适应建筑。因此,未来建筑发展趋势一定是绿色的建筑、智能的建筑、宜居的建筑,“以人为本”的建筑,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未来的建筑——智慧建筑!

  4MC实现智慧建造

  当前建设行业仍处于粗放式管理,浪费非常严重,美国行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中显示,工程建设行业的非增值工作(即无效工作和浪费)高达57%,而制造业这一数字仅为26%。 要实现绿色、智能和宜居的智慧建筑,需要“绿色、智能、精益和集约”的建造过程来实现,这就是智慧建造。

  因此,基于建筑行业信息化的特征,我们总结了4MC的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我们提出了智慧建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PM(项目管理)为核心,以BIM为支撑,以DM为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智慧建造的过程,使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智慧建筑。实现在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及交付施工过程中的绿色节能和精益管理。

  从信息化应用架构来说,平台层可基于云计算技术(Cloud)实现传统平台向云服务平台转化。工具软件层可实现传统工具软件向BIM应用转化。数据服务层(DM)可实现向标准化和知识中心转化。应用层始终围绕以提升项目管理(PM)这一关键业务为核心。终端层可实现从传统终端向移动终端(Mobile)和物联网应用拓展。

  4MC支撑智慧运维

  建筑的使用与运维时间要远远长于建造时间,而且在项目全生命周期里面,建造阶段成本只占15%左右,另外有80%的成本是用在建成后后期运维的50年到100年里面。我们更需要用科技支撑建筑的智慧运维,为人们提供一个节能、舒适、健康的人性化建筑环境。这就是智慧运维。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智慧运维信息化解决方案4MC,以FM为核心,以BIM为支撑,以DM为持续优化提升的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物联网的威力,支撑建筑的智慧运行,使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更美好。

  商业环境不断变化,企业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包括对现有工作环境的优化要求。除了最初的办公设置,如果能不时地将工作环境进行小规模的调整,解决工作环境方面的挑战,也是可持续工作场所管理的一个关键因素;高效的空间设计意味着碳排放量的降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资源更有效的使用。真正的高效并不是简单的开放空间计划,而是需要从使用者的工作模式、公司的战略方向等出发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人力、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企业要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关注施工现场的应用问题,切实解决现场人员与IT系统的信息交互问题,才能保障数据来源及时、准确,解决好信息化最后“几十米”的问题。通过笔记本、PAD、手机、智能测量、智能加工机械、视频监控等终端“接收”后台信息,方便了一线管理者便捷获得需要的信息,如公司通知、工作指令、钢筋下料表、工程轴线等等,满足了项目现场“走动式管理”特性。通过PAD应用、RFID、视频监控、现场施工记录等“输入”信息给后台服务器,保障了一线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后期数据深加工和分析奠定了基础。终端设备“硬件”应用满足的是感性化的“体验”需求,友好的人机界面,触手可及的应用体会,为快捷管理、即时业务、便捷工作提供了可能。当然它的应用也离不开后台“软件”系统的支撑,“软硬”结合才是构建了一个完整性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zx)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