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信息化>>应用创新>>

中建政研: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模式与核心能力构建

  何饶 梁舰

  【建设行业  报道】摘要:当前建筑企业正经历一场寒冬,可谓是内忧外患。从国家层面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GDP都可能维持相对较低的增速;建筑企业过去十年的发展是野蛮式的扩张和粗放式的管理,因此严寒一来,一大批企业迅速被淘汰。当下建筑企业能否经历住这场严寒考验,其关键在于转型升级和核心能力构建。

  从2014年以来,建筑业产值持续不同程度下滑,进入2015年后,很多建筑企业业绩出现跳崖式下滑,有的下滑程度达40~50%,甚至更高。中国建筑业正面临一场寒冬,而且是一场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寒冬,2015年一部分建筑企业已经被“冻死”,未来情况也不乐观,所以建筑企业在当此之时要么等待被“冻死”,要么积极寻求改变,改变是唯一存活的道路。

  那么,该如何变?变向何方?这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方向。

  要解决如何变和方向问题,首先必须厘清当前的现状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从2014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地方债务凸显,中央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降,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在建筑领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建工程大幅减少,2015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新签合同同比下降9%,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0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6%,增幅较去年同期下滑10.89个百分点。

  行业环境

  从整个经济环境变化与建筑业的动态来看,体现出粗放式发展和野蛮生长的逻辑。过去十年带动中国经济的主要是是投资,投资的方向又主要是建设,如房地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即建筑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整个行业自身并没有探索出一条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与之相对应的,建筑企业就是拿项目、施工,这样发展起来的企业必然业务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2015年以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和共用事业建设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新形势下的 PPP模式与BT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加入了“风险工担,合作共赢的概念”,过去建筑企业承揽市政和基建项目就是简单的建设移交。以PPP模式实施建设的项目,建设施工这个环节的地位被大幅弱化,重点在投融资和运营管理,这是大多数建筑企业都不具备的,这是业务单一建筑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

  大多数业务单一建筑企业只能做某一类别的建筑施工,如专业做桥梁施工的不能做污水处理,这样又更进一步缩小的了企业的业务范围,同时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更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所以当建筑业规则一旦变动,大多数建筑企业就很难适应。

  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是需求创造供给,在过去30年的时间,我们建筑业确实受惠于这一原理,建筑市场需求量巨大,行业之内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以至于大部分建筑企业提供的服务是简单的施工,这样建筑企业过分依赖人工与“拿项目”。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央高层谈及经济时频频出现“供给侧改革”的字样,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变革的方向。根据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来看,中国建筑业发展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从整个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工程总承包与建筑工业化在建筑领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部分企业也在探索如何工业化和工程总承包,但能真正实现工程总承包和工业化的很少。我们目前提到的工程总承包,并不是真正的工程总承包,很多企业不具备设计能力。当然这对建筑企业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

  另一方面,在实现建筑工业化方面,很多企业确实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是因为对“工业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我们将“工业化”放在一般语境下来理解,工业化一定具有信息化、标准化、可批量生产等特点。我们现在企业所谓的工业化是朝向成品化、工厂化方向发展,这只是简单的“copy”,不能称作工业化。

  其次,工业化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生产什么、为谁生产、怎么生产”的问题,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工业化的建筑企业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此外,很多建筑企业在面对利润大幅下滑时,采取的策略是如何提高企业利润,这是典型的直线思维模式,在外界条件越来越严厉,内部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单纯追求眼前利润的做法已经触及天花板,可改进的空间非常有限。

  应对之道

  第一,思路决定出路,以投融资能力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国家在基建及公共事业领域的建设推行PPP模式,在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中,明令禁止地方平台公司融资,且不许政府举债,因此在推行PPP项目中,政府方更多的是看中社会资本方融资能力,这对建筑起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思路决定出路,建筑企业应从项目施工建设角色转换为项目投资人的角色,以投融资能力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多元化经营,从单一业务类型向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纵深式发展,包括投融资、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对与建筑企业而言,业务多元化经营不仅仅指向产业链中的前端和后端,同时也涵盖了在各个行业中多元化经营。使企业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延伸,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万达和万科的经营模式很好的诠释了多元化经营的必要性。

  第三,整合资源。当前建筑业创新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提高利润而是转向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集团管控,健全战略与资源统筹管理的机制,以信息化支撑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加强企业治理能力,完善企业风险控制机制。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自身只有加强风险控制管理机制及企业治理能力,才能提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

  第五,建筑企业并购及重组,目前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新一轮并购和重组的机遇,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大部分中小企业将进行整合及重组,用以应对当下复杂的经济环境,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运营实力。

  第六,以信息化实现流程再造。过去信息化在建筑业仅限于单一业务领域专业性运用,如ERP系统、OA系统、专业设计系统等,在目前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信息的综合运用,数据系统间接口的无缝链接等技术,使得建筑业信息化趋向更加成熟,更加科幻,给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模式。实现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及核心能力构建的创新。

  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遇冷,国内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原本野蛮生长、粗放经营的建筑业,必须通过转型升级、经营模式创新构建起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捱过这漫长的“寒冬”。

  (何饶:中建政研合伙人,中产委PPP咨询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梁舰:住建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房地产市场与住房保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国家发改委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服务中心主任,中建政研集团董事长)

(责编:王琪)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