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信息化>>新闻报道>>

观点 ▎邓和平:建筑行业信息化如何突破前行

  在其他行业信息化已进展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的同时,建筑业的信息化还在工具化、孤岛式业务子系统应用水平徘徊。建筑行业信息化如何摆脱困局突破前行?

  认识上的主要问题

  第一,缺乏如何解决IT技术与管理融合的理论。现有的企业管理理论、项目管理方法、IT基础理论相对成熟,也有大量实践案例验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理论与案例中没有如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内容,不能科学地指导行业信息化实践。第二,行业信息化对基层用户体验关注不够。近10多年来,对行业信息化质疑的声音不断,特别是基层用户的抱怨一直不绝于耳。第三,信息化还未提升为企业发展战略。“信息化引领”是超前误用了互联网思维热词。第四,对信息化投入的理解存在误区。在信息化投入上,似乎有更大的公司介入、更专业的队伍参加、更多的资金投入,会做得更好、更成功。但从目前的信息化实践来看,实际并不是。第五,缺乏可落地、实操性强的路径与方法。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实践,行业缺少可落地的实施路径、可操作的指南办法。

  发展中的主要痛点

  第一,纵向项目数据上不来。当前,基层项目部存在重复填报数据现象,违背“数出一源、一源多用”原则,项目数据无法真实、准确、及时地传递上来。企业级的管理系统往往是“徒有其表”,缺乏数据支撑,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更谈不上“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

  第二,横向管理系统不贯通。面对众多林立的系统,企业集中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做数据转换、数据集成。系统不贯通,数据难融通,导致管理协同、降本提质增效的预期大打折扣。

  第三,核心业务信息化难实现。企业级集成化应用、项目管理信息化仍然是行业信息化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企业用户、行业主管部门、软件商等多方均陷入困境。经过多年实践发现:直接购买系统,代价大且不贴身,二次开发深化应用难;自建队伍定制开发,周期长,见效慢,技术水平不能保障;两者结合,往往又顾此失彼,难以把控。为此,企业慨叹,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第四,管理三层级三个核心难贯通。信息化涉及基层项目部、中层职能部门、高层决策三个管理层级、三个核心。三个核心都有其特点和诉求,信息化只有满足每个核心的体验和习惯,才能一体贯通,真正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欢迎,中层接受,高层认可”。

  第五,新一代技术创新应用效果不明显。以5G、IoT、AI、BIM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施工工艺、项目现场生产管理融合应用,能否有效解决数据采集难、管理协同难等问题,能否攻克行业信息化的各种难题,还有待我们理性深入思考和探索。

  如何突破瓶颈

  第一,站在新的高度审视信息化。学习了解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新进展,参考其他领域成功案例,以新的视角分析行业以往信息化实践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发现问题症结,找到突破瓶颈的新路径。

  第二,下大力气处理好业务数据问题。有价值的业务数据不能是假的、过时的、碎片式的、孤岛式的,也不能靠大量人工重复填报,要在业务过程中通过信息化工具在提高岗位效率的同时,自动产生并获取数据。

  一是要解决核心业务数据获取的问题,保证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及完整性。重视人机交互的易用性,充分考虑项目部的工作环境约束,保证系统的个人工作终端操作方便,手工录入数据尽量减少。二是要考虑业务数据的多源性,除了内部数据,还有外部数据、合作方的数据。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共享,包括系统集成。三是在保障数据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平台数据共享模式快速发展。但数据标准,至少交换标准要统一规范化。四是要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高大数据与企业运作的融合程度,拓展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行业大数据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

  第三,解决好开放协同问题。当前,行业主要是限于利用数据库、电子邮件、文档协同等这种较低水平的协同与共享,产业链、供应链等深度协同共享还面临技术、管理、政策等多重阻碍。

  在系统建设的技术架构和组织上,行业主管部门、上级集团、业主单位、监理公司、各级管理部门、基层项目部、外部协同合作方等都有各自合理的需求、关注点。在技术层面,基础软件、数据库、编程工具、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可以通用,但面向涉及多方不同需求侧重的应用层面,还没有一套超级系统、一家超级公司、一支超人团队可实现“一统江湖”。区块链最近成了热词,区块链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在信息化第三次高潮中,开发团队、软件商、业务相关方必将抛弃自我中心的理念,在新的开发环境下将互为中心,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建立生态环境。

  突破行业内外沟通和协作的各种约束,推动平台业务开放协同模式快速发展,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只要全行业逐渐形成新的信息化建设开放合作氛围,摒弃自我封闭的做法,多用开源代码,与移动互联、智能终端互联互通,向现场生产管理末端延伸,行业才有望突破当前信息化的困境。

(责编:王达)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