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信息化>>CAD>>
CAD:到了该改变的时候
- 时间:2015-07-07 10:58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建筑信息化 报道】从被讨论的热度看,CAD 前景显得落寞。但是事实上,不仅PLM 发源于CAD, 而且ERP、CRM 等管理软件的数据也源自CAD,甚至今天的物联网、工业4.0……所有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工业企业业务信息基础,完全都出自CAD 系统。所以, 我们很难想象, 如果CAD 自身发生了变化,对整个工业信息化体系会有怎样的影响。现在,这种变化就在眼前。
“2015 年3 月10 日,CAD 云平台Onshape 开放公测,同时,Onshape 还获得了由North Bridge 和NEA 领投的6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2015 年的春天,Onshape 的新闻让整个CAD 领域感到了燥热,并重新开启了一个沉寂已久关于“未来”的讨论:在技术、市场和服务已经趋近成熟,并形成某种定式的CAD 领域,该如何寻求突破?
Onshape 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Jon Hirschtick。这位Onshape 的创始人和总裁,对于CAD 领域来讲,并不是一个陌生人:Jon Hirschtick 还是传统主流CAD 软件SolidWorks 的创始人,并掌控其长达近18 年时间。2011 年离开SolidWorks,一年后,Jon Hirschtick 与多名SolidWorks 资深员工一起,成立了Onshape 公司。
“通过在过去的十年间不断在桌面上安装CAD 系统,人们都看到了一点:CPU 的速度很难无限增长,对于传统桌面级的CAD 系统来讲,能优化的空间已经很小;但云计算的性能和网络性能的提高空间是无限的,因此对于一个完全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CAD 平台,能够提高和优化的空间就很大。”笔者辗转通过邮件采访到了现任Onshape CEO, John McEleney。其对于CAD 领域来讲同样不陌生:John McEleney 曾担任SolidWorks 的CEO 长达11 年7 个月。
熟悉CAD 软件的人都知道,CAD 软件近年来就一直有这样的趋势:在功能和性能之外,开始更多关注应用模式的改变:社交化、移动化、互联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越来越多与CAD 系统原本枯燥的算法技术、架构体系等不同的新兴IT 技术被引入到CAD 系统中。这不仅使CAD 软件的性能得到了提升,功能日益丰富,而且更使得CAD 软件变得不再刻板,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易学易用,也越来越容易被新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
只是CAD 软件的这种趋势,在Onshape 出现前,还没有成为CAD 软件技术升级的关注核心,也没有成为彼此争夺的竞争点。Onshape 的出现,将以云计算为技术核心的“新型”CAD 软件,从产品性能、功能、服务和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完整的展示,将原本的“趋势”变成了“产品”,从而使得原本循规蹈矩的逐渐演进过程陡然加速。
CAD 主流市场的云应用
整个主流CAD 市场,公平地说,第一次让用户从市场化的产品当中真正应用到云计算技术的,是欧特克。
从十几年前推出Autodesk Buzzsaw 开始,欧特克始终希望借助将云计算应用到CAD 软件重新赢得市场的尊重。到2010 年发布AutoCAD WS,AutoCAD 基于云端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大量的真实用户。
“ 云计算对所有软件都有巨大影响,CAD 也不例外, 所以CAD 采用云技术是必然的,”欧特克Fusion 360 产品总监Kevin Schneider,这位在欧特克制造业部门工作已经17 年的资深CAD 观察者,在接受笔者邮件采访时谈到:“用户需要更易于评估、集成度更高、互联性/ 协作性更好的CAD 工具,云技术就是一个可以提供这些能力的平台。但是,设计并不会因为云而改变,云只是一个能让设计更优、更快、更经济的平台。”
CAD 软件是设计工具,这一点儿被落实到了欧特克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中:2011 年9 月,欧特克宣布推出欧特克云(Autodesk Cloud),将十余种基于Web 的功能、产品和服务集成在云端。至今,欧特克所提供的“云服务”,不仅提供有用于查看、编辑和共享文件的A360,还有用于智能手持终端的AutoCAD 360;用于管理文档、模型和数据的Buzzsaw;用于构建三维点云的ReCap 360;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Autodesk PLM 360;用于对制造流程进行分析优化的Process Analysis 360,以及对进行仿真分析的Sim 360,几乎涵盖在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到仿真分析的各个领域,就好像是工人手中解决不同问题所需的不同工具。其中,A360 和Fusion360 是欧特克完全基于云计算开发的两款产品,他们事实上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是对现代设计和协作体验的一次全新阐释。
如果说欧特克是为了保持市场和技术领先的“荣誉而战”,那么对于SolidWorks 来讲,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更多是为了顺应公司产品战略整合的要求。
成立于1993 年的SolidWorks,1997 年被法国达索系统收购后,一直以独立的软件形象面对市场和用户,至今22 个版本,都与达索系统面向高端的定位保持了差异化市场存在——面向中端市场。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SolidWorks 在被收购了18 年以后,真正有机会与达索系统实现某种产品层面的整合:2012 年,达索系统基于云端的3DEXPERIENCE 平台正式面世。2014 年,SolidWorks Conceptual Design(SWCD)发布——达索系统和SolidWorks 共同推出的第一个SolidWorks 在达索系统3DEXPERIENCE 平台上的应用。这是一个基于云端具有社交特质的、SAAS 应用模式的、用于概念设计的三维CAD 软件。
据笔者了解,SWCD 的所有用户是连接到一个共同的平台,而且设计的结果也是采用存储在云端的方式。更深层地,SWCD 也事实上开启了SolidWorks 与达索系统基于3DEXPERIENCE 平台的产品和技术融合——云计算技术正在解决达索系统多年一直试图揭开了难题。
与以上两个CAD 软件提供商不同,PTC 始终希望通过与更专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实现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2013 全球用户大会上,PTC 推出了针对Creo 的虚拟化应用。
所谓应用虚拟化是基于应用/ 服务器架构,采用类似虚拟终端的技术,把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操作与计算过程分开操作:在用户访问一个服务器虚拟化后的应用时,用户的计算机只需要把用户的操作指令传送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完成计算,并最终把计算的结果传送到客户端并在客户端相应设备展示出来,从而使用户获得如同运行本地应用程序一样的访问感受。
此次的Creo 虚拟应用, 是由PTC 与IBM、Citrix 和NVIDIA 共同实现。在合作的各方当中,IBM 和NVIDIA 提供硬件方面的支持,Citrix 则通过CitrixXenServer 6.1 和XenDesktop 5.6 FP1 来向终端用户提供Creo 软件的虚拟化应用。
时至今日,PTC 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建设物联网系统当中,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于PTC 来讲,用于物联网的技术和平台被平移给Creo 应用,也许并不存在太多的技术难度。
事实上,要厘清这种源自CAD 本身的改变,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以下几个事实。
首先,CAD 软件的行业属性明显:企业类型、规模、业务模式的不同,都对CAD 有不同的属性要求。客观地说,虽然采用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升级CAD 软件是必然趋势,但对具体的CAD 软件是否要采用该方式升级,则完全取决于CAD 软件提供商对软件本身的定位——越是大型企业的CAD 用户,对新型CAD 的需求和适应度越低。
第二,在功能日益趋同的当前CAD 市场,新兴IT 技术所带来的新型应用模式、服务模式等,极大提高了专业用户的使用体验,也降低了CAD 软件的使用门槛,扩大了CAD 软件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范畴。同时,也减低了拥有成本。
第三。从软件发展的角度看,应用模式的改变,也说明CAD 软件进入了成熟期——现阶段,想要在CAD 技术上实现某种革命性、天才式的突破,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对应用模式的改变,则有可能替代纯粹的技术升级,为CAD 软件带来再一次的跳跃。
云技术应用的差异
基于云技术的CAD 软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某些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使得设计工具能够更进一步地符合设计行业的新型生态关系,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但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众多应用了云技术的众多主流CAD 产品,虽然所实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究其根源技术和实现手段,是不尽相同的。
问题来了:都是基于云技术的CAD 产品,到底有哪些差异呢?IT 技术对CAD 软件的未来到底能有多大的决定作用?正如John McEleney 始终强调:Onshape 是世界上第一个和唯一一个完全基于云技术(full-cloud)的CAD 系统产品。那么完全基于云技术研发的Onshape 真得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吗?
完全基于云技术研发的Onshape,自然是最具有云端应用的特色,其甚至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技术内核。John McEleney 在邮件中告诉笔者:“我们不是要做一个基于桌面的CAD 产品,而是努力试图让CAD 系统能够基于云服务器来工作。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因此我们不得不在原有的CAD 行业外去寻找技术精英人才来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包括云架构、移动、浏览器、安全和DevOps 等领域。而The Onshape Part Studio 确切地讲,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几何内核,它是用户在我们的CAD 系统当中的工作环境。我们吸收了经过验证的Parasolid 内核的优势,你可以认为我们的CAD 系统内核就像是一个来自桌面实体建模、谷歌应用、GitHub 和Salesforce 的结合体。”
当然,既然“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桌面级CAD 软件”,Onshape 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直指传统CAD 软件的软肋。
“首先,一个设计团队的多个成员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个CAD 模型进行操作——无论这个设计团队的成员是同一个办公室或者分布在全世界的不同地方。同时,因为该CAD 系统与CAD 数据都基于云端服务器的某个地方,并且从来没有被拷贝到任何其他地方。所以设计团队的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并应用相同的原版的CAD 数据,从而避免了混乱的签出、文件拷贝错误,以及互相覆盖其他人的工作。第三,Onshape 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让用户可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设计和编辑模型的CAD 软件。它使您可以访问到完整的CAD 系统,随时随地——不仅仅是查看。”John McEleney 说,来自云端的单数据流使版本和版本控制只需控制Onshape 内的一个单独文档,因为没有代表设计的里程碑文件的个人副本,因此用户应用Onshape,不需要从云端服务器下载任何东西,不需要同步或者定义最新版本,不需要锁定、登出自动保存……所有的用户都可以编辑任何数据,而不需要担心覆盖了别人的工作。
相对刚刚出现仅仅3 年的一款CAD 软件来讲,传统主流的CAD 软件的优势是功能完整。当然,其对于云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很多的系统提供商的解决方案,都是同时提供桌面级和基于云端的两种解决方案。虽然没有Onshape 如此新鲜纯粹,但是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这也并不完全就是劣势。
“我们并不完全依赖云技术来运行该应用程序。Fusion 360 也可以在用户桌面上本地运行,所以并不需要始终保持联网。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这是一个主要的关注点和需求。我们的客户希望能够在离线的状态下工作(例如在旅行中),完全依赖浏览器和互联网的CAD 工具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在Fusion 360 中,云技术拓展了CAD 的功能,增加了一些十分强大的能力,但并不是时时刻刻依赖云连接来运行。”Kevin Schneider 的说法相信应该能够获得更多工程技术人员的认可。
事实也是如此,CAD 工具是来帮助用户企业解决关于产品相关的设计问题,所以从用户的角度看CAD 软件的进步,一定不是从IT 技术的层面。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设计更好的产品,科技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对用户而言,理想的合作伙伴应该专注于解决设计问题,一切从应用出发,而不只是着眼于技术。”Kevin Schneider 说。
笔者无意,也没有能力比较两者之间的优劣,事实上也并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优势和劣势都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相对而言,从用户的角度看,所谓的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笔者在此只是希望能够尽量阐述清楚各自的特色,由读者来自行判断。
但是有一个原则应该是可以遵循:完全从使用角度出发,考虑软件之间的差异和优势,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尝新不应该被鼓励,守旧不应该被嘲笑,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CAD 软件,变化的是工具,不变的是制造业企业响应市场的敏感度。
记者手记
放眼现在的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呼声此起彼伏,而且无论是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还是学术、科技领域,每个人现在都在谈工业4.0、三维打印……似乎中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落后,完全就是因为管理手段落后、制造工具不先进,以及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所致,似乎只有新技术才能帮助中国的制造业真正走向强大。事实上,与一味强调个体的领导作用相比,整个产业的均衡发展更是目前制造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撰写此文,意在强调:制造业是讲究配合的行业,只有相关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到达了一个高度,才能真正在某个领域实现某种程度的升级——单个企业效率的提升往往不会最终形成明显的效益提升,就是因为产业链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效率并不见得同时提升,短板效应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和效益。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讲,中小企业的短板依旧存在。虽然在经历最近30 年的高速发展后,有些行业和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在工具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甚至仍然需要从普及三维设计开始。
在CAD 领域掀起的此次变化,在市场表现上,正是希望将CAD 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软件行业多年以光盘交付为标志的永久许可证销售模式受到了挑战,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租用方式正在替代多年的软件试用许可证销售模式,成为最新型的CAD 销售方式,这意味着,未来,工程师与软件之间的互动模式也将发生变化——软件不再是应用企业或工程师的所有物,其仅仅是用户获得软件功能的方式,是系统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一种功能服务。
2014 年4 月份,SolidWorks 宣布接受北美和欧洲用户的预订,采用SAAS 模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端的SWCD,其月租价格初步定为249 美金。
2014 年年底,欧特克在“拉斯维加斯大师汇”上宣布,将在24月个内,调整对CAD 产品的销售模式——从销售许可证到租用模式。
2015 年3 月,Onshape 宣布对普通的用户采取免费的策略——测试阶段的Onshape 提供了免费版、专业版以及企业版三种套餐,其中的差异在于,免费版与专业版的功能一样,但是私有文件数为5 个(这种方式跟GitHub 有点类似),而专业版需要每用户每月收费为100 美元。
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和服务方式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市场格局,仍需时日去验证,但是至少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点值得欣喜的地方:现在的三维CAD 已经不再是往日的庞大系统,也不再需要应用企业投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精力和资金了——中小企业真正可以修补自己与先进企业之间的断层,弥补行业整体短板的机会可能真的来了。
当然,我们也需要留意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基于云技术的CAD 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落地。其原因就是因为基于云端的新型CAD 应用模式,需要一个能够在本地落地的云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一切功能和性能都只能囿于技术层面的讨论。而一旦基于云计算的CAD 模式得到落地实施,其影响将波及的范围和深度,值得我们提前有所预期。
(责编:王瑞)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