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信息化>>应用创新>>
曹胜昔:智慧赋能“好房子” 全生命周期建设
- 时间:2025-10-21 10:16
- 来源:中国建设报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好房子”要以数智化手段为居住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更全面、更高效的服务,筑牢“五好”根基,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升级。
以数智模型贯通全阶段,立“好房子”智慧根基。“好房子”需要好设计,优质设计需以高效、智能、科学为内核,建立一套贯通设计、制造、建造、运维各阶段的数智模型,既打造贴合生活场景的人性化空间,又从源头实现建设成本的合理控制,更立足工业化建造逻辑,实现生产效率与居住定制化需求的精准平衡。如,采用BIM技术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实时感受空间变化并实现多专业模型实时碰撞检查以解决传统设计“错漏碰缺”问题,将空间参数、构件信息同步至制造环节,为部品预制提供精准数据;深度支撑工业化建造逻辑,以“标准化模块+柔性化组合”的设计范式打通设计与制造、建造的衔接,将住房拆分为“厨卫模块”“卧室模块”“管线模块”等独立且可兼容的标准化单元,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至现场组装,保障安装可靠性和质量一致性,并提供后期面对人口变化或适老化改造等需求时的可变性。
以造汽车理念建房子,筑“好房子”品质根基。“好房子”的质量闭环,需以数智化贯穿材料与建造环节,通过智慧建材与智能建造协同构建起从材料源头到施工交付的质量管控体系,从根本上破解传统建筑质量顽疾。芯片化建材是质量管控的“数据基石”,在涉及安全性的关键部品、部件中预埋微型芯片,为建筑植入“数字神经系统”,串联起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运输、施工多环节实时记录、同步数据,精准识别“6633”质量问题,让渗漏、开裂等隐患无所遁形;借鉴汽车工业精益生产的管理体系、弘扬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将材料与建造一体化、工业化,实现从“工地作坊”到“工业智造”的质变,引入焊接机器人、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等设备,接手高空作业、重复作业,既规避人工操作的精度偏差,更消除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安全风险。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全流程数据,从钢筋进场强度检测,到混凝土养护温度监控,再到墙体砌筑垂直度校准,每一项指标均可追溯、可核验。通过数字化智能质检系统,自动扫描识别墙体空鼓、管线渗漏等隐蔽性问题,从源头阻断不合格工序流转,牢牢守住“好建造”的质量底线。
以全周期服务贯穿全过程,铸“好房子”价值根基。“好房子”需要好运维,智慧化运维是提升居住体验的关键。从发布会强调的“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到各地探索的智慧实践,智慧运维正推动住房从“建成即静态”到“运维即服务”的传统模式,构建起“设计—建造—运维”的完整价值链条。BIM技术是智慧运维的核心中枢,依托建筑信息模型的可视化、参数化能力,住房从设计阶段的“六不”“六防”标准,到建造阶段的部品部件安装,再到运维阶段的设备监测,形成全程可追溯、可预警的闭环管理;全屋智能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联动家居控制、安防监测、能源管理系统,住户及系统可数字化、可视化、交互化调节房屋舒适度,提升居住便捷度,居住环境品质可感可及;交互式运维手册是智慧运维的“用户桥梁”,以三维模型为载体,结合手机等智能终端,住户点击屏幕,即可精准定位水电管线及设备故障排查指引与维修联系方式,大幅降低了住房维护门槛,真正实现“运维省心”。
智能化技术正以全生命周期视角,为住宅品质迭代注入持续动能。智能化的“好房子”必将持续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为亿万家庭构建起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美好生活空间。
作者系中国兵器集团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