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信息化>>新闻报道>>

杨富春:借力产业互联网 构筑行业新生态

  【建设行业  报道】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180757.47亿元。但建筑业总产值在经过2006年至2011年连续6年超过20%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增速仅为2.3%,下行趋势明显。

  中国建筑业在整体大环境下已进入产能过剩、市场缩减、竞争加剧、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建筑业新常态”。建筑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重大的挑战和洗牌。“互联网+”则为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正确认识“互联网+”建筑业

  如今,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人们利用多种多样的互联网应用提升生活质量,拓展生活方式;企业利用互联网应用转变管理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政府通过互联网应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互联网应用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更是新思维、新模式,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需要深度结合互联网应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新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互联网应用改变整个行业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但不能把互联网应用于传统产业当作一个简单的应用,而是要把“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带来的成效提升到一个高度。对此,中建集团信息化部副总经理、《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互联网应用与发展》副主编杨富春表示,“通过对行业内各类企业的调研发现,大家对‘互联网+’的认识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是‘互联网+建筑业’,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建筑业+互联网’。其实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我们都应关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本质,就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转变组织方式、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劳动生产力,提升产品质量等,这需要整个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不是一味地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企业去颠覆传统建筑企业,传统企业必须要+互联网才不会被淘汰,重要的是认清‘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与建筑产业的结合,其实是改变整个行业管理方式、生产方式、交付方式和交付内涵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互联网+”建筑业可以利用数字加工技术、大数据、征信体系、移动技术等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为建筑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互联网+”也为建筑业提供了专业应用,并促使项目现场各个环节工作的效率提高,保证项目质量,降低建造成本。

  杨富春具体解释到:“通过互联网应用,可以对行业监管与服务、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和生产都带来变革。当借助互联网应用,行业监管和服务可以变得更加便捷和有效;当我们的传统施工现场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就会变成智慧的建造过程,当产品融入了信息技术交付给业主的就是智慧建筑产品。比如利用BIM、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智能设备,可以为项目建造过程提供各种准确、及时、可靠的数据,提高各方协同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缩短施工工期,减少返工和浪费,节约成本,这实际上就是智慧化的生产。”

  理论结合实践 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开始面临三年之后的一个新的轮回,即紧跟时代趋势,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建筑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新模式。面对新的时代环境,《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互联网应用与发展》(以下简称“《报告》”)对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应用做了一个全面的整理和阶段性总结,并为下一阶段“互联网+”在行业的深度应用进行预热。

  记者了解到,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持,联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清华大学等行业领军企业及院校发布的《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是我国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针对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系列报告,起源于2013年,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把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和描述,为建筑行业的监管部门、服务部门提供一些基础信息和调研情况;同时,也为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的选择方面提供一些案例、技术、成果和发展动态,并为软件厂商做一些基础性服务。2013年,第一本《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启动编制,《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围绕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并出版了第一本报告。2014年、2015年,又分别出版了《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BIM应用与发展》和《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BIM深度应用与发展》。

  2016年,《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后续简称《报告》)聚焦互联网应用与发展,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深度论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从建筑施工行业的政府监管与服务单位、企业两个层面出发,通过广泛调查及研究,分析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应用具体形态和发展趋势,描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成效。

  作为此次《报告》副主编,杨富春认为,“《报告》亮点颇多,《报告》主题紧跟国家战略,并展开充分调研,获得了大量的行业互联网应用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有效地支撑了《报告》在后续编制过程中的观点和论点。《报告》在互联网应用的多个方面也提供了具体的应用案例,对于已经在推行或者正准备推行互联网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获取发展路径、方法和步骤,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可以说,《报告》对推动整个建筑业在互联网应用上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同时,《报告》还系统地阐述了在互联网发展大潮当中,建筑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实施互联网应用,从哪些方面进行切入,这对于整个建筑业从互联网应用角度来说也是首次提及。此外,《报告》也就未来建筑业的互联网应用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展望,包括建筑业未来应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等。”

  找准切入点 拥抱“互联网+”

  此次《报告》也对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互联网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整体调研结果来看,整个行业的互联网应用从典型案例角度来说应用的比较好,但是从整体行业应用角度来看,建筑施工行业的互联网应用则刚刚起步。杨富春表示:“《报告》的调研分析显示,目前整个建筑施工行业包括行业监管与服务单位、施工企业,主要的互联网应用大都集中在传统的互联网应用方面,比如实时通信、移动办公、在线审批等。从生产环节来看,建筑施工行业的互联网应用还比较薄弱,虽然有腾讯北京总部大楼项目、天津117大厦项目等国内比较典型的高大精尖项目在互联网应用上做了很多成功的尝试,但从整体来看,绝大部分项目目前的互联网应用还是很少。这也是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对此,杨富春建议到:“下一步,在互联网应用的切入点上,建筑行业要瞄准生产制造环节。因为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设计、施工是重要的关键环节,如果不融入互联网应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就很难。”

  对于施工项目或者产品来说,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则与投资、技术能力、劳务人员素质等紧密相关。就劳务人员素质的保障来看,一是通过对劳务人员进行日常培训来提升,二是要通过现场管控,把不应该进入施工现场的劳务人员“拒之门外”,只有这样,项目质量才能够有保障。当有了这些明确需求后,我们就可以思考如何具体应用互联网来实现,杨富春举例到:“比如采取劳务实名制,利用物联网技术,每个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都要进行刷卡,这样可以从源头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应用进行员工培训,将培训系统与企业的劳务系统、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当有新的施工人员进入后,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该员工是否进行过现场安全教育等相关培训,从而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性、提升项目质量。而当有其他项目需要劳务人员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共享,在项目开工之前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项目周边具备相关资质条件的劳务人员。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应用来改变传统的劳务用工模式。”

  建筑行业要想真正融入互联网应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杨富春认为,“对于建筑业的互联网应用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力,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真正思考运用互联网来变革行业。同时,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多走、多看,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深刻认识互联网能带给建筑行业的变化。此外,政府部门也要配合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的尝试,允许企业试错,并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在实践后,还要善于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成果、教训,就像《报告》一样,将相关经验推广给更多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从而推动整个建筑业的互联网应用与发展。”

  未来,建筑施工企业在交付项目时可能只需要提供给业主一个模型,业主可以在互联网上利用相关系统进行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同时利用物联网,还可以把相关设备甚至建筑物的能耗、温度等数据直接采集到平台上,实时看到建筑物设备运行情况、目前能耗等相关信息。业主也可以通过感知系统、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进行动态数据收集,最终使整个建筑的运行更加智能化。“可以说,互联网应用为整个建筑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我们认真去做,踏踏实实的在行业中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将非常乐观。可以预见,在“十三五”期间,随着建筑业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建筑业会更加绿色化、智慧化;会有一批传统建筑企业转变为建筑联网企业,并发挥着构建建筑业新业态的作用。”杨富春总结到。(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孙璟璐)

 

(责编:李梦)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