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信息化>>IT精英>>
王祥明:BIM的应用将领跑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3)
- 时间:2013-11-13 18:59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中建的领导认识上对BIM认识的非常早,重视的程度也非常高,2011年就立了中建第二号项目,给了400万研究BIM,到了2013年又追加了600万,现在是1000万。领导非常的重视,也成立了领导机构,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统筹资源,统一规划。各工程局应用的积极性很高,像中建有这样的特色,高精尖的工程基本上都是由中建来施工的,这样他有应用的动力和需求。重大的项目应用了BIM以后效益非常显著,对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整个利润的提高,资源的节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现在基本上重大项目都在使用BIM。2008年开始用,机电公司已经全员的掌握了这项技术,而且产生的效果非常好,特别是提高了中标能力。技术对于经营,对于主业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刚才听了王总的介绍,也对中建施工阶段BIM的应用现状和优势、好处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建作为一个领先的企业在一些标志性的项目上起到了很好的领先的作用。现在我们很难判断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在国内BIM哪个发展的更好,现在有这样的情况,目前的阻碍是设计和施工阶段出现在衔接不畅的现象,王总您是怎么看?一些标准的出台能否促进我国建筑行业BIM应用的发展?
作为中建这样一个始终引领国内BIM施工前沿的大企业,接下来对继续引领国内BIM的发展有怎样的展望?谢谢!
王祥明:现在大家应用BIM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设计施工两个环节不能连通,导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行政方面更多一点,因为行业管理中间是断档的。传统上是通过蓝图做衔接的,现在有了BIM正在改变这种现状,目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法律,设计交给他一个BIM模型,这个模型存在问题的话,谁负责,法律上没有解决,所以就造成了BIM的技术很难在两个环节当中顺利畅通。本来我们希望BIM把设计和施工连起来,第一个是法律问题。
第二,两个行业关注点不同。设计关注的是一个建筑的外型有什么功能和造型,描述的是以房间为主,施工关注的要点是怎么建起来,一个一个构建来描述,描述的单元不一样,所以即使把设计的模型给你,可利用度也非常低,30%到50%就不错了。举一个例子,超高层中间在施工模型中的描述,每天施工多少不一定是一层的,要考虑吊车的吊运能力,但是在设计中必须要描述出来。描述方式不一样,设计的描述不同到施工的时候要改过来,非常难,这个难点制约了两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在办法是在设计和施工两个环节当中,在建模的时候设计人员建模要考虑施工因素,有施工人员参与进来,这样大大提高信息利用的程度,还需要法律方面得到一定的认可。在美国有一个总承包商协会,制定了一个标准,能够把团体的利益分享做好,我们现在还没有,在法律上、在技术上等等我们都需要做改革。在行业引领方面,王总更有发言权,我们的领导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中建一直是这样,在我们国家是站在行业的前沿,所以在技术上,特别是对新技术的吸收和应用也是非常强的。
因为诉求不一样,需要也不一样,能够充分运用大概是30%。试想一下,EPC在中国如果能够占到相当比例的话,EPC基本上就是一个主体,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这一块对推动BIM的发展有很大一个困惑。为什么说很难?因为在设计的时候,还没有招标,施工单位没有办法配合,EPC不一样。通过我们自己投资,通过产业化,我们现在主张搞四位一体,我们有规划设计,有投资开发,有房屋建筑施工,有技术监理施工,我们是一揽子,从头到尾,我们有全产业链的优势。通过四位一体的平台,在BIM业务上下一步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像刚才说的试验楼,是我们自己投资、施工、运维的,在这上面首先能够寻求一个突破。其次从技术的角度,解决融合的问题。设计需求不一样,他要求的是功能,特别是像复杂的大建筑,施工的需求和设计是完全不一样的。怎么能够有效的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结合起来,确实在技术上有许多需要实践和探索的地方。国家最近也在研究,工程承载体系的探索,包括设计施工能不能联合在一起,原来是不允许的,设计和施工是必须分开的,不过现在联合这是一种方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包括投资方和运维方,要联合在一起研究,这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我们自身的项目希望有一、两个案例出来,也欢迎大家实地考察。
2011年5月建设部发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2年建设部又立项做设计和施工BIM应用对策研究,研究了一个课题,中建是主要的参加单位。2013年质量安全正在起草,推进BIM在设计和施工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由建筑业协会和中建总公司等几位专家共同参与的,这是有关政策推动BIM在行业的应用。还有标准,现在有六个BIM国标正在推进,中建主编了一个,这样在国家标准方面我们也在积极的推进BIM的应用。
记者:设计方和知识产权保护我们是如何做的?工程中大型的项目中BIM的应用如何解决。施工中产生的非结构性的数据,这些问题是如何来解决的。交付给业主方的数据包含哪些内容?
王祥明:从设计的角度说,设计涉及到知识产权,实际交付的二维的施工图也是他的知识产权,现在没有要求必须交付BIM,这一点上可交付可不交付,这是一个可选项。在美国我也问了美国的同行,你们设计方的BIM业主能拿到吗?他们说能拿到,我问有什么约束条件吗?没有,是自愿的,在我们国家目前也基本上是自愿的。尤其是业主提出用BIM的话,设计方是无条件提供的,施工方可以得到,业主有的时候能得到,有的时候得不到。他给出来以后,里面对和错谁负责,应用方负责,给谁了,谁用了,你要保证你用的对,而不是我给了你,必须保证我给你的对。
大项目的信息量非常大,从概念上来说,这个项目所有的信息,包括三维的,包括4D、5D的,也包括音像,所有的信息现在广州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在没有BIM之前,有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家都做了这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把BIM融合起来。BIM的应用刚开始是作为一项技术,然后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融合起来,把所有的信息都做一个大数据,这样可以随时调用。BIM的作用就是把所有的信息管好用好。
第三个问题,现在的数据功能性更强,不仅仅把三维的数据,还可以把数据的文件放到数据库里,把图像的、声音的、视频的、文档的,像PDF全部都可以做管理。我们有一个设想,现在是BIM的初期应用,等到一定程度,建设部一定会要求这个项目做完了,把BIM融合进来。建设部开过智慧城市大会,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一个井盖都要管理好,等BIM做好以后,简直是要什么有什么。BIM就是智慧城市一个基础的信息资源,基础信息资源越多越丰富,城市越好管理。
运维模型是关键要素之一,因为设计的时候施工图上有的都要表达出来。施工模型是施工操作的所有信息,施工过程模型都有,但是到运维的时候,设计那些考虑我也会关心,但关心的是运维的,有什么结构,有什么设备,有哪些人做。施工交付给运维的模型,施工完成真实的结构这个信息,包括施工误差,完整的信息交给运维,这样有一部分是设计当中考虑的因素,房间、户型这些信息。施工是我建造的误差在内的修正的东西,交付给运维的业主。这里面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设备应该是在建造过程中随时采购,这些设备信息才真的是真的,设计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只有在施工的时候才知道。所以在施工的时候才是给业主最有价值的部分,因为业主大量的工作量是对设施的管理。
中建从组织架构上有总公司,然后各工程局、设计院、专业公司,下面又有号码公司,三级单位。所以BIM也是三级层次。在总公司层次有一个专家委员会,作为领导级。在技术中心有一个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持机构,我们叫做技术支持团队,有我们自己的人,也有外部的专家,比如清华大学的教授,斯坦福大学的几位教授,都在我们的团队,这样组成了最高层次。二级单位各工程局、设计院有BIM中心。三级单位也有BIM中心,或者直接在项目上有BIM团队。我们原则是这样,应用是在项目上,各工程局BIM中心负责人员的具体培训,结合项目具体培训,结合业务的特点我们有施工单位,施工有房建、地铁、电力等不同的部门,工程局要解决这一层。总公司这一层解决的是工程标准、软件的统一采购,发展动态,引领发展,分步实施。
(责任编辑:胡岩)
上一篇:解读:中望CAD十五年发展华丽蜕变
下一篇:广联达云战略发布会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