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信息化>>应用创新>>

问题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智能化应用及发展趋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出系列决策部署,在全国迅速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各行各业积极行动,全力奋战,积极投入到这场阻击战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运用新一代智能化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建筑智能化行业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迅速捐款捐物,驰援疫区;行业专家们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将先进技术应用在疫情防控中,为一线防疫部门提供优质的智能化产品及平台,以各种方式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目前已处于后疫情时代,我们有必要总结建筑智能化技术在服务抗疫行动方面的应用成果与思考,特别是本次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的新技术应用。通过对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应用案例的总结,让智能化技术尽快应用到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大数据推动疫情精准防控

  大数据通常是指超出常规分析工具的大规模数据集,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规模性、多样性和高速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多家智能化企业积极加强大数据在疫情联防联控、精准施策过程中的应用。目前,小到社区、大到部委相关部门,都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防疫工具。这也让大数据在人员流动分析、居住情况排查、密切接触者查询、辅助疫情防控决策、完善防控体系建设、助力生活生产恢复等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百度地图发挥数据优势,在疫情期间上线“发热门诊地图”“肺炎疫情期出行管控消息速报”“武汉游客指定酒店” 等专题,并全面开放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为公众、媒体、政府、科研机构及时了解疫情防控现状、掌握各地出行路线封堵情况,提供全面、立体的大数据服务。

  浙江省温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在省市之间、各县市区之间建立了畅通的数据通道,对各渠道数据进行处理、整合、分析,精准梳理从武汉到温州人员的车辆、航班、高铁数据信息,为有效开展网格化防控、防止疫情扩散提供了有力支撑。

  

  12306利用实名制售票的大数据优势,及时配合地方政府及各级防控机构提供确诊病人车上密切接触者信息数百批。列车上如出现确诊或疑似旅客,会调取旅客相关信息,包括车次、车厢等,然后提供给相关防疫部门进行后续处理。多地电信运营商通过轨迹追踪,明确在确诊患者活动范围出现过的人员,帮助准确锁定密切接触者。多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制作了“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用户输入日期、车次和地区等信息,就可以确认自己是否曾与已披露的确诊患者同行。

  人工智能提高抗疫效率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产业的核心能力底座,在疫情防控面前,也催生了许多人工智能应用典型场景。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在高密度人流中快速、准确识别体温异常者;对疫情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可以提升政府疫情防控效能;利用AI远程问诊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感染的风险,利用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效率,缓解医护人员紧缺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检测中的重复性工作,通过有效筛选化合物、生物标志物、预测药物理化性质等促进药物研发等等。

  目前,大部分小区、企事业单位采用的是由工作人员手持体温枪进行体温检测排查防控模式,这种模式存在效率低、人群停候聚集、检测人与被检测人可能交叉感染、进出管理难以形成数据等弊端,严重影响排查的效果。讯飞智元经过技术优化和功能升级,推出了出入口检测防控的实用解决方案:“语音识别+体温检测”出入口管理系统。对于公共区域出入口采用“语音识别+体温检测”双重认证识别方式,即智能语音识别认证配上热成像测量体温,实现了以非接触方式快速检测通过出入口。当有人员体温超过告警温度阈值,如疑似发烧时,设备将告警,提醒人员需要进一步检查。同时,人员通行数据也可为日后防控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物联网技术赋能智慧医疗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慧化医疗和对物的智慧化管理工作,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其实质是通过将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检测识别技术、GP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整个医疗管理体系中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从而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医疗控制和管理系统。

  在这次疫情应对期间,物联网技术与医疗的融合效果得到极大体现,主要应用在体征数据采集、输液监控、患者定位、机器人配送医用品、未戴口罩检测、远程探视、远程运维管理等方面。

  在体征数据采集方面,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患者实时体温数据,实现了患者体温的智能监测及报警提示,避免了传统体温测量时的医患反复接触造成交叉感染,提高了医护的工作效率及缓解医护人员不足的现状。

  

  在输液监控方面,通过输液监测终端监测输液的进度状态,根据输液余量的多少自动排序,将余量最少的患者排到第一,并通过事先设置余量进行预警提示,便于护士合理安排工作;同时实现输液阻塞等异常情况报警,免去专人看护,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针对一些需要隔离的患者,除通过物理建筑设施管控,还可通过定位标签进行定位管理和活动轨迹的监视,设置特定的虚拟围栏,实现越界报警,便于对特殊看护的人员进行管理,减少医护人员因管理与患者的接触次数及交叉感染的概率。

  在远程运维方面,深圳达实大厦有17456台电气设备,54294个设备实时数据上传到达实AIoT物联网智能管控平台,能够随时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线对每台设备定时进行巡检。运维人员在控制中心就能对每台设备的情况了如指掌,不用到现场对设备进行勘查,减少了接触机会,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机率,为运维人员的安全提供了重大保障。

 

  云平台助力社区网格化管理

  社区防控工作是这次疫情防控综合措施中的重中之重,基于社区服务的云计算平台成为了疫情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良好载体。张平院士在此次疫情期间研发的防控云是专门为社区疫情防控研制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由云平台、小区防控APP、街道统计报表和决策大屏、区级统计报表和决策大屏、市级统计报表和决策大屏五个部分构成。该平台实现了对社区居民信息的收集与管理、社区居民出入的管控与记录、社区访客出入的管控与记录,并提供面向社区、街道领导的查询和统计功能,极大支撑了目前小区的疫情管控工作。

  

  疫情网格化服务管理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对每一网格的实时精细化、主动化、可视化管理;同时根据网格划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为网格内的居民提供多元化、便捷化、个性化服务,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

  通过增加网格巡查管理系统,整合云端资源,实现精细管理,改变传统的城市防控疫情模式,提升政府疫情防控管理和服务效率。在疫情期间,依托疫情网格管理系统,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力争提供适应新形势、新机制、新要求、新变化的网格化疫情防控信息服务。根据其地理布局、属地管理、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的人员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再根据划分好的网格结构,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添加政府的服务团队人员,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各种服务功能,让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对每个网格进行点对点的单独操作,使政府开展的防疫工作能够细腻地渗透到每一个群众中去。

  出入口控制系统坚守抗疫防线

  出入口控制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的一个传统基础子系统,不仅能实现停车场、门禁、交费、考勤、卡口等智能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和管理,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可综合接入多方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灾害预警、热点监控等子系统。

  疫情期间,出入口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建立实名制数据库,记录和控制人员流动、筛查和控制传染源扩散、减少人员物品的频繁接触等,通过智能建筑多系统多技术联动,还能够快速发现体温异常人员,记录传染源活动轨迹,有效阻断和防止传染病疫情扩散。

  在隔离住户方面,系统可针对社区居民楼内重点隔离住户,设置电子门封及报警装置,监测精度达到1cm。当有隔离人员外出时,会立即触发电子门封状态发生变化,联动声音、白光报警,有效提升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的防控意识;系统同时通过APP(不限于短信、语音、平台系统消息)实时向监管人员推送,监管人员可及时采取管制措施。

  

  “后疫情”背景下的未来智能化发展趋势

  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这个历史性交汇期包含了国际国内两大发展趋势。从国际上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从国内来讲,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高质量发展在生产方面可以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建筑智能化行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经历了疫情大考后,更需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快促进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笔者认为,未来智能化将有以下发展趋势:

  1.企业自身的信息化转型将再加速

  这次疫情虽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也是倒逼企业进行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时机。疫情加速了行业企业信息化转型的步伐,信息化技术正重构组织和流程,简化作业环节,提高效率,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工作模式都将转变,企业将加快线下到线上的布局,开展无接触/低接触工作模式,推动业务连续性管理,更加重视网络化协同。疫情的冲击终将结束,但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疫情期间,企业对信息化工具产生的爆发式需求和由此形成的使用习惯、工作模式、数字化觉醒,疫情之后将继续并深化。

  2.智能建筑高度集成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智能建筑是众多学科和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是涉及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照明、电梯、综合布线、视频监控、楼宇自控等诸多系统的工程。各系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是实现智能建筑高度智能化的重要手段。疫情的蔓延让业主对于智能建筑的健康与人员管理需求大幅提升,系统需要进一步提升开放性和标准化,增强空气健康管理、防控可视化、精细化人员监控等能力,通过高度系统集成提高建筑物的科技功能和健康价值,达到满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要求。

  3.行业发展云端化势不可挡

  随着网络安全政策保障逐步完善和业主需求的不断增长,建筑智能化行业云端化进程将逐步加快。加快高耗能、高风险隐患、通用性强、优化价值潜力高的产品和设备上云,能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建筑智能化以服务模块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云端会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服务,实现资源按需分配,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4.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将愈发明显

  根据2019年12月发布的《智能建筑工程设计通则》,除了常规的智能建筑子系统,智能建筑设计还将物联网、5G、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涵盖在内。在传统智能化行业积极拥抱信息化的同时,信息化也在逐步走向智能化,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结合,是一个从互联网发展到物联网的过程。这样,信息化不再只停留在手机、电脑、互联网中进行信息处理和传送,而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能家居,这些都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结果。

(责编:王达)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