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信息化>>新闻报道>>

广联达、住总等专家深度解读 “智慧工地”助力工程项目成功

  【建设行业.报道】近日,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主办,《施工技术》杂志社、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智慧工地建设经验交流与工程观摩会在北京召开,剖析智慧工地现状、分析智慧工地发展趋势、探究智慧工地新技术、分享智慧工地成功管理案例、观摩北京新机场智慧工地实践,引发了行业热议。

  清华大学教授马智亮、中建技术中心工程智能化研究所所长邱奎宁、北京城建集团首都新机场项目经理李建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业务架构师及研究院院长刘刚、北京住总万科建筑工业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若南等业内专家出席,并结合经典案例,就“智慧工地”关键技术、建设经验、管理模式等做了主题报告。

  “智慧工地”助力工程项目成功

  

  当前,消费升级对建筑品质的需求,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BIM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建筑业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

  广联达研究院院长刘刚在“智慧工地应用发展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中表示,“智慧工地”将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助力工程项目成功。其价值主要可以从五大方面来感知:第一,劳务管理方面,可以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场,有效进行班前交底和安全教育,实时掌控项目人员信息,及时决策;第二,机械管理方面,智能吊装机械、智能加工机械等让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有了机制保障,机械利用效率提高70%以上,智能加工机械代替人工效率提升20倍; 第三,材料管理方面,提前制定出耗用资源计划,高效寻找到更合适的价格采购,进出数量高效控制以防控项目成本风险;第四,方案与工法管理方面,更可视、更精准、更及时地制定方案,有效预控风险,工法视频化更有效地指导作业;第五,生产与环境管理方面,用APP能及时掌握环境信息,现场任务管理切实受控,进度目标得到保障。

  刘刚还认为,“智慧工地”实施整体策略应该有系统性,企业需根据自身的目标,结合现状和需求,分阶段,有节奏推进。同时,真实数据高于一切,从采集到整合、从分析到支持决策,过程管理要同步数据。此外,“智慧工地”的实施是自上而下规划、自下而上实现的,政策开道和技术支撑互补,形成有效闭环。报告中,刘刚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通州台湖公租房等典型案例做了详细分析。

  北京新机场“智慧工地”深度实践

  

  当前,“智慧工地”已不只是报告中的畅想,更有大型工程项目在深度应用。此次大会组织了北京城建、北京建工、中建八局中标施工,广联达等技术参与的北京新机场“智慧工地”观摩活动,将“智慧工地”更直观地展现在了业内人士面前。

  据了解,北京新机场对标国内外先进机场,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人性化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54项绿色建设指标,并致力于智慧建造。在工程初期,就编写了一套完整的BIM技术应用标准化文件,创建了BIM应用统一、可行的技术标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托BIM技术创建了地表模型、土方模型、边坡模型、桩基模型等,辅助施工过程中繁杂、细致的工作。在机电施工方面应用BIM技术,合理优化管线布局,提高交底的直观性和可行性,节省人力、物力等。大会观摩人员在新机场智慧工地,见识了3D扫描仪、放样机器人,体验了VR虚拟现实施工等,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智慧工地”是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的符号,更是建设行业走向高效、走向绿色的助推器。从“智慧工地”应用细节来看,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可以利用门禁闸机、监控摄像、对比电视、项目控制台等设备辅助人员管理;为塔吊安装高度传感器、吊重传感器、变幅传感器、回转编码器、无线通讯模块和风速仪等设备,可以减少塔吊碰撞风险;运用可视化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对生产现场人员、机械、物料做到及时有效监管。

  此次全国智慧工地建设经验交流与工程观摩会引发了行业对“智慧工地”的探索,带动了更多行业工作者对“智慧工地”的追捧,不仅有利于“智慧工地”在普遍应用,更从施工的角度推动了整个建设行业的创新与进步。关于“智慧工地”,在2017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上,还隆重发布了一本权威报告《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智慧工地应用与发展》,对智慧工地的概念、技术、应用现状、案例等做了深度调研和详细分析,为建设行业的智慧工地应用出谋划策。详情点击https://shop.glodon.com/1132007437121920.html,智慧工地离你并不遥远。

(责编:王达)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