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信息化>>新闻报道>>

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看看业内的专家们怎么说

  【建设行业.报道】自2013年成为养老产业元年,政府协会、房地产企业、建筑公司、科技公司等纷纷试水,这一巨大的市场蓝海,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究竟如何形成既有建筑改造尤其是适老化改造的完善市场机制?如何让养老服务落地?如何将数字技术与养老产业融合创新?

  基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国办发〔2017〕52号),9月23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养老服务设施专业委员会、数字建筑产业平台服务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关村智慧建筑产业绿色发展联盟全力协办的“宜居运营 智慧改造”第二届城乡老龄化发展论坛召开,来自建筑、养老、地产、科技等领域的行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议人口老龄化时代,中国智慧养老的新思路与新动态。

  聂梅生:预见,养老产业互联网+金融前景光明

  

  到2020年,老年人上门护理需求将达4000万人,养老产业市场需求将达5万亿。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分析了中国养老产业基金的市场,认为目前的养老产业资产包的运作经验是需要引进机构投资人做基石投资人,将现有机构养老资产以资产证券化打包,补充建设和运营现金流,形成良性持有型物业,培养专业运营企业。

  经过她对于社区居家端的洞察,聂梅生在会上提出自己的结论:“对于房地产在2C端的挖掘,未来市场巨大。下一步房地产的生态并不茫然,而是一片光明,未来的房地产将和国际化、一带一路、国际化的金融、互联网+、大数据更密切的结合。”

  方琳:实践出真知——保利“三位一体”养老服务落地

  

  中国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方琳,提出了保利地产对于老龄化社会的认知,她说:“中国老龄化社会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空巢化、高龄化、慢病化。”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当中大型城市对青壮劳动力具有强劲的吸附力;加之早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双因素作用下,4-2-1型家庭结构造成中国老年人空巢化现象非常普遍。

  保利致力于将“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落地。三位一体即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能够立足在住老人的全方面需求,进行垂直方向的服务深化。社区与居家,以老年人多种需求为核心,链接各类供应资源,提供服务,属于平台化运作。社区、居家与机构养老运作模式、服务针对性均不同,绝对不是微小版的养老机构。小微机构是社区居家网点,绝非微小版的养老机构。

  方琳表态,保利地产将从全产业链切入,打造由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这也将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战略布局。

  娄乃琳: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老年友好城市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养老服务设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娄乃琳,在会议上讲述了中国当前老龄化的现状,她认为2035—2055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这个阶段社会总人口下降,老年人口在增加,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有将近百年时间,受到老龄化社会的困扰。

  提到国家养老政策,娄乃琳做出了以下解读,国家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今年六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52号文件基于我国国情,立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明确了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

  “‘十三五’谈到了老龄宜居社会问题,其中涉及到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重点工作内容有: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老年友好城市。提倡在推进以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改造中,适当配备老年人出行的辅助器具,加强社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装电梯等。”娄乃琳说。

  温长城:“平台+生态”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EBG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部部长温长城,基于对老龄化中劳动力缺乏与慢性病的挑战出发,他认为智慧养老里面有很多信息基础设施参差不齐,缺乏一个能够将子系统整合起来的统一服务平台。产品智能化水平不高,特别是缺乏适老化的设计。不仅如此,养老产业圈跟公共设施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

  温长城提到:“建立智慧服务,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建两个平台,一个是社区的平台,有很多业务需要在社区进行服务;另一个是跨社区的平台,两个平台之间彼此有协作。”华为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生态链,完成从智慧应用到运营平台,从前端到信息基础设施再到集成设计的全产业链的构建。华为愿与合作伙伴合作共赢,一起助力智慧养老园区建设。

  刘刚:数字建筑让适老化改造项目成功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业务架构师、研究院院长刘刚,从既有建筑改造的三大难题入手,深度剖析了“数字建筑”对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巨大推动作用。他提出,“数字建筑”是将数字技术与建筑产业相融合,以BIM为核心,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包括智能设备终端、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一个产业链的平台。无论是改造时还是改造前,可以先反向建模,形成虚拟建筑,进行方案的协同设计,模拟建筑的生产、建造和运维环节。最后再进行实体的改造和施工。他说:“数字建筑让每个建筑物能够数字化,在线操作,最终基于数据驱动,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应用。”

  数字建筑应用于适老化改造不仅可以及时论证设计的合理性,还能充分模拟老人在改造后的小区中各方面生活的影响变化。在施工阶段更是能够将改造过程更加绿色与精益,让工期更短,成本更低,质量更高。

  刘刚表示,养老产业是以各方共同参与形成的一种伙伴经济、一种生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之间可以跨界融合。而广联达要做的,就是做数字建筑产业平台服务商,不但服务于既有建筑改造,也服务于新建建筑、园区、城市。通过这些专业应用、产业大数据以及产业新金融,最终提供整体的行业和产业解决方案。

  Marie Peters博士:因地制宜,调动公民积极性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城镇化伙伴关系”项目经理Marie Peters博士通过三个具体案例分享了自己在城市建筑方面的一些具体经验。首先需要职责明确,同时在整个决策和进化过程中,都需要透明度,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要有固定的联络人。项目也离不开一些专业的指导与调节控制。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调动一下公民设计城市的自主性。

  她强调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设计中不存在通用的解决办法,要根据当地情况具体制定解决措施。比如我们要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当地的一些优势,还有一些参与者社会能力等。”

  “城市更新”互动对话: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互动对话时,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城乡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张雁,分享了对于城市更新的理解——抓住“五位一体”即产业整体转型、物理空间更新、智慧空间对接、精神空间补贴、文明素质的提高。并重视高科技的力量,以人为本进行智慧养老。

  方琳提出城市更新的原动力不足,有三个层面的原因,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改造的标准难以统一,经营也有一定的问题。对于楼盘的标准制定上,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暨此次互动对话主持人邵磊提出了和方琳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标准制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当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待产品的时候,消费是一种社群、阶层、品味与文化的符号。

  邵磊提到BIM技术应用于建设行业,尤其是城市更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北京市金龙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威也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在精装层面,从建筑模型到数据整合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耗人耗财,因此十分有意愿将BIM平台应用于装修的过程中。刘刚也证实BIM的应用在中国还属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速度快。BIM技术的最大价值,是一个建筑业的科技革命,因为它本身来说是以模型为载体,集成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和数据,实际上BIM提供了集成化的条件和平台,为未来城市更新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老年宜居社区”互动对话:以人为本 打破壁垒

  

  华府控股董事长、安馨养老创始人&CEO暨此次互动对话主持人鄂俊宇认为,老年宜居社区是一个在增量和存量两个层面探索的问题。北京天华北方建筑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养老事业部总工程师兼结构所所长闫锋则基于现有的角度认为,为了市场的开拓、养老改造标准的制定,养老市场存量物业生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落实。

  优护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张茜认为,“任何人都离不开衰老的过程,在衰老的过程中他也希望看到朝阳,看到孩子,来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兼设计总监管轶群从设计的角度提到当前壁垒很大,无论是从系统端头还是基于BIM的运维管理,因此合作共赢在建设老年宜居社区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届城乡老龄化发展论坛在“宜居运营 智慧改造”主题下的交流探讨,将促进老年宜居社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以及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社区、家庭等的适老化设施改造,推动产业、行业向智慧养老创新发展。作为聚焦“数字建筑”理念的数字建筑产业平台服务商,广联达以专业应用为基础,结合产业大数据、产业新金融服务,致力于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科技助力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让每一个项目成功。
 

(责编:王达)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