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信息化>>新闻报道>>

中建政研:加强金融创新 扩充“一带一路”钱袋子

  【建设行业 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提出的重大倡议。谋求共享共赢,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是“一带一路”的本质,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理念。“一带一路”,在推动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沟通交流、推动沿线各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对外开放的速度,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融入海外市场打开了一扇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改善公路、高铁、口岸、港口、机场、油气输送等基础设施落后现状的愿望强烈,对相关投资的需求将是长期的。

  广阔的海外市场蕴藏无限机遇,但也危机重重,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情况复杂、民族宗教不一、风土人情多样所带来的困难之外,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中建政研相关专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金普遍紧缺,建设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亚洲开发银行此前预测,2010年到2020年,亚太地区约有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从目前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要量是70万亿美元,平均每年4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工程以大型基础设施居多,此类项目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都比较长,这对于项目承包企业的资金实力是巨大的挑战,因此融资能力对于提升企业的在谈判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建政研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项目融资方面存在多种难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银行选择余地比较少,商业银行则具有局限性,海外布局不足,业务限制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比较弱。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比较有针对性,但目前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其次,融资成本过高。一般来说,“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是金额大、周期长、低成本的资金。我国不缺资金,但国内信贷成本较高,发达国家多实行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融资成本高,导致很多企业背负较大的压力。

  第三是民营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门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欢迎民资参与”,但现实中,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融资困难。与大型国企、央企相比,民营企业融资门槛高,在优惠政策方面也难以享受同等待遇。

  此外,沿线地区政治不稳定,法律建设滞后,风险较大,区域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比较落后, BOT、TOT、PPP等非官方资金利用方式采用很少。

  所以,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深入推广的障碍之一。因此,构建实施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中建政研相关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现状,应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适时开发新业务品种,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创新推出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工具和方式,加强在汇兑、结算等领域金融合作,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

  金融要发挥推动作用,建立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多双边专项基金和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鼓励中外金融机构以国际银团、平行融资等方式开展基建项目业务合作。

  专家建议,加强金融模式创新,在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同时,更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政府、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稳定的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减轻政府债务负担。

  鼓励金融机构走出去,支持境外业务多、有境外业务风险管理需求的银行机构在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同时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扩大金融机构筹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中资金融机构的全球服务能力。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在沿线国家以跨国并购、设立境外产业园区等形式,在转移产能、扩大市场、获取高新技术等领域开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改变当前对外投资以外币为主的局面。抓住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资金需求较强的机遇,积极推动境外人民币贷款,进一步加大支持中资企业在能源资源引进、优势产能输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境外重大项目的力度,推动核电、通信、高铁、装备制造等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构建实施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资金可获得、用资低成本、融资可持续的健康融资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的引导、聚合作用,促进产业格局和价值链条在“一带一路”沿线优化整合,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

(责编:李霞)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