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信息化>>论文园地>>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成果展
- 时间:2013-07-30 14:09
- 来源:新浪乐居
前言:由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主导,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承办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成果展于2013年7月25日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二层中厅顺利开展。该展览从户型、户型组合、立面、标准模块四个角度,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的基...
由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主导,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承办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成果展于2013年7月25日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二层中厅顺利开展。该展览从户型、户型组合、立面、标准模块四个角度,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的基本成果予以阐释,试图用详细的配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大众揭开保障性住房设计的“神秘”面纱,帮助普通公众了解户型设计、空间组合设计,将建筑设计常识引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深圳市作为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每年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量上都位于全国前列,但依然存在建设周期长、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建设成本不能量化等问题,如何从设计上改善、规避上述问题,便直接催生了《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的启动。经公开招标,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的联合体被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选定作为研究单位,开展《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专注于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旨在形成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组合平面图和单元楼、施工系列图库、构件部品图库,及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材料清单、工业化施工工法等;辅以现代化建筑信息工具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进行建模分析,用于指导和规范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的全过程建设,最终实现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实现保障性住房的绿色环保,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目标。
设计过程通过标准化、精细化设计分析、BIM性能化设计分析等手段对方案进行优化,并引入绿色设计理念,考虑未来使用工业化建造工法的可能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造和应用做了充分模拟。同时通过借鉴吸收国内外多地保障房建设的经验,充分听取国内多个领域专家的意见,将“工业化”、“标准化”、“精细化”、“BIM”、“绿色技术”五大技术体系贯穿设计全过程,
在深圳本地保障性住房现状及住户使用需求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完成了35㎡、50㎡、65㎡、80㎡户型标准化设计方案各3个系列,共计12个标准户型;并以12个标准户型为基础,完成10种户型组合单元平面图。
上述研究成果最终会以一套标准图集的形式呈现,并选取其中两套具有代表性的户型组合,按传统建造工法和工业化施工工法分别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以增强成果实用性,促进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在深圳地区的推广实施。此类标准化设计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由香港房屋署推出实施,相比于深圳市的“35㎡、50㎡、65㎡、80㎡”的四种户型标准化设计方案,香港地区将14㎡、22㎡、30㎡、38㎡四个面积组成的标准户型分成模块,然后在设计的时候反复去拼,现在香港很多Y字形、十字形这样的平面形状都是由标准户型拼出来的。香港的保障性住房在造型、立面、户型等层面都很相近,只是在立面色彩上有些变化,但通过标准化的建造模式,香港保障性住房的整体质量非常高,这也是我们借由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即提升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同时通过对入户空间、卧房、厨卫、门窗等一系列细部空间及部品构件进行精细化设计,使得居住环境充满细节,最终通过标准化、精细化设计提升城市普通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中还有一个设计亮点,及如何将标准化设计成果同住宅产业化联系起来,并就如何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进住宅产业化出具单独的研究报告。所谓住宅产业化,既是过对房屋结构的科学分析,将住宅的主要构成部分,如承重墙、梁、柱、楼板,及楼梯进行合理地的构件拆分,并在工厂预制生产,最后集中到工地进行搭建。批量的工业化预制生产和现场组装,都大幅提高了整体建筑的建造速度和品质;同时工业化的建造时间也许还不到传统工期的三分之二,极大缩短建设工期;另外通过对预制构件的组合将有限空间最大化利用,也充分展现了工业化建造中的设计智慧。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早研究工业化建筑设计的研究单位,在住宅产业化领域已经具有从规划、方案、施工图、到构件生产、现场安装指导等全过程技术控制的能力,并致力于整合“工业化”、“标准化”、“精细化”、“BIM”、“绿色技术”五大技术体系,推动住宅产业化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应用,从过去相对粗放式的保障性住房设计,进入一个更关注居住体验、倡导精细化的设计理念中来。
在未来,我们不但要求保障性住房很好的容纳下我们的身躯,更多的是容纳下我们的心理,让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社会关系在新的社区、新的族群、新的邻里当中得到很有效的延续,让我们的价值感、存在感、尊严感依然存在,让我们不但有一个生存的空间,更多有一个自我发展,包括家庭继续发展的途径。
(责任编辑:王琪)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